请输入搜索信息:
泛亚电竞app官方网站

党群工作

党史学习教育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思想

作者: 来源:泛亚电竞app官方网站 阅读次数: 日期:2021-04-05

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2016年06月30日08:22    来源:泛亚电竞app官方网站学习时报

原标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思想

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从党和国家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国史的学习研究,号召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庆祝建党95周年之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学好党史国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 推动中共党史研究科学化的思想指南

1942年3月,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这实际上提出了党史研究科学化的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国史研究,在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有大量关于党史研究的论述。在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史国史是必修课,研究党史国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于推动党史研究科学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党史是必修课,必须修好

准确把握党史的重要性是推动党史研究科学化的基础和前提。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总书记把党史看作是必修课,实际上鲜明指出了党史研究的重要性。

首先,研究党史有助于增强理论自信。我们党的理论是从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结提炼而来,又经受住了历史实践的检验。研究党史,能够了解我们党的理论是在什么背景下、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能够了解我们党的理论究竟解决了哪些中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既然我们党的理论既有问题导向,又有实践基础,自然就应充满自信。其次,研究党史有助于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通过研究党史才能更加准确地认识到党的伟大。通过长期奋斗形成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走向辉煌的基础。再次,研究党史有助于总结党的失误和教训。研究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总结党的历史上的失误和教训,有利于今后少走弯路,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党史

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党史研究才能实现科学化。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真正推进党史研究科学化。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和运用,强调在研究党史时要坚持唯物史观,并指出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总书记还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党的历史,就是要坚持唯物史观,坚持全面看待历史、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唯物史观要求必须坚持全面地看历史。全面看历史就是要对党的95年来的伟大历程坚持一分为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研究党史也是如此,也要坚持一分为二,讲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连续的。研究党史也必须坚持历史是连续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历史,强调历史不能割断,多次阐述了党史国史的连续性。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他还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只有坚持历史连续性,才能更好地看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内在演进的逻辑。人为将历史割断,不仅会忽视历史本身的连续性,还会导致历史研究的碎片化。

唯物史观要求研究党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如实直书,真实地再现历史之本来面目,几千年来都一直是正直的历史学家追寻的理想境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他一直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他在2010年7月21日举行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史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在党史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一要了解党史的真相,二要揭示党史发展的内部联系,使得党史叙述证据确凿无误,逐渐走向科学化。

科学把握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科学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是科学研究党史的基本要求。只有科学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才能科学地看待党史,真正做到用党史来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和鼓舞人。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95年党的历史,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和主线,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2011年9月,习近平就指出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科学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深刻揭示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要求把95年党的历史与1840年以来中国170多年历史衔接起来,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和辉煌成就;深刻认识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如此才能更准确地做到全面研究和整体研究党史。

历史是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连续性的变化。人物和事件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实现对它的科学认识。推动党史研究科学化,就必须科学评价党的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唯物史观关于从历史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历史事件及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原则,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这是一种十分必要的科学的治史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党的历史人物时就坚持了科学的态度。他说,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的限制。”比如他在分析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历史原因时就指出,在中国那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罕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同时也一分为二地、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这就为科学评价历史人物树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

(二)“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资政育人作用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不仅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而且还从理论层面进一步阐释了中国革命历史的现实意义。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主张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等。对于这些优良作风和传统,习近平给予了很高评价,将其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为此,一方面,他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前辈共产党人建树的优良革命传统”。另一方面,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工作实践中注重借鉴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和作风。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讲话时,他专门提到了延安整风经验,说:“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借鉴延安整风经验,明确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这4句话、12个字,概括起来就是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之后,他多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年7月11日,在西柏坡革命旧址,重温“两个务必”时,他再次谈到革命历史传统的教育意义,说:“对我们来讲,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2014年10月底,在福建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他重申古田会议确立的军队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强调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更是意味深长、影响深远。对此,他明确指出:“这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就是要重温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另外,他还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等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全党要坚持和运用好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优良传统和作风。

提出中国梦,主张将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融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习近平认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如何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核心问题”,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和政治主张争论和较量的实质,是“不同的历史道路、社会发展方向之争”。而在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谱写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同时,中国人民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先提出中国梦,并用中国梦概括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和夙愿,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他认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坚信“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首先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的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改变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面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共同追求,是全体中国人民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在此背景下,提出中国梦,其目的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尽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目标。

用国家级纪念日的形式唤起世人对革命历史的记忆和对和平的珍爱,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纪念日值得铭记。其中,有一部分已经成为了大家十分熟悉的节日,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但是,也应该承认,仍然还有一些重要的纪念日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在这种情况下,新设立一些国家级纪念日就很有必要。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中国政府在2014年新设立了三个国家级纪念日,即确定每年的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为“中国烈士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更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这些纪念日的设立,不仅积极倡导、大力支持,而且还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讲话。特别是2015年9月3日,他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申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意义,向世界传达了中国人民以史为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愿望。他指出:“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这些国家级纪念日的设立,唤醒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增强了人们的忧患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人们倍感和平来之不易。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借鉴中国革命历史经验,注重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主张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重视革命纪念日的现实意义。这些已经成为了他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学习这些论述,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和内涵。

(三) 党史国史是党执政兴国的根基与血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近67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95年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任务之后,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也就是在革命胜利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建设、改革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庆祝建党95周年之际,重温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才能深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

人类历史是依据一定规律向前发展的过程,考察分析历史必须注意历史发展中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不能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僵化的方法将其割裂开来。新中国成立67年的历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明显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但如果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割裂开来,或厚此薄彼,或以此非彼,都是不可取的。

习近平总书记用发展的观点阐述了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探索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对改革开放前实践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坚持、改革和发展,“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这表明,从党和国家的历史中发掘出时代需要的经验与启示,是推动我们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大动力。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只有真正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才能深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才会具有坚强的政治定力,才会笃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汲取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坚持一分为二,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5年党的历史、67年共和国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需要全面辩证地来看待。必须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不但要看到历史发展中的顺境和成就,也要看到其中遭遇的逆境和顿挫。但只限于此还不够。如果不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看问题,不分析出主流和支流,就会让人感觉好坏各半难以评判,甚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得不出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牢牢把握中共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中共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只有准确把握历史的主流与本质,才能科学地正确地看待历史,做到用历史成就来激励人,用历史经验来启迪人,用历史教训来警示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一分为二、把握主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对于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67年来的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非常关键的。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间,党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确实犯了一些错误,但是在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实现国家统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独立且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国防、外交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对这段距我们最近的历史进行阐释和总结十分必要。但这种阐释和总结,不能以反思改革为名而否定改革,而是要进一步深刻揭示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30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史所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强调指出,作为生动的历史过程,实践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正确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同志一贯重视总结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七大至十八大期间,他在中央党校先后发表《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等重要讲话,对党执政60年、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作了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进一步从战略高度全方位回顾了社会主义500年来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到破浪前进的伟大进程,深刻阐明了党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的,是如何历经千辛万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通过回顾总结党和国家的历史,进一步回答了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要看到,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领导人民进行建设、改革,从事的是人类历史上极其伟大而又空前艰巨的事业,在探索进取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一些失误,遇到这样那样一些曲折。如何从正确的立场和积极的态度出发,正视失误和曲折,认真考察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从中探索出防止重犯错误再走弯路的正确办法和对策,这是党史国史研究题中应有之义。

2013年12月,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革命领袖和历史人物,他们的功是功,过是过,功过要分明,不能因其功而全盘肯定,也不能因其过而全面否定。他指出:“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殷鉴不远。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评价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是我们应该深刻铭记的历史教训。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党史国史是党执政兴国的根基与血脉。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根基永固,血脉永续,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转自: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630/c40531-28510626-3.html